新加坡簡介
地處南亞,位于馬來西亞半島南端 ,馬來西亞海峽口
,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
,年平均氣溫24-32度
,風景絢麗,終年常綠
,綠樹成蔭
,素有“花園城市”的美稱,連續(xù)10年獲得***適合人類居住城市
。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(qū)分:華人
、74.2%,
、馬來族(13.3%)
、印度裔(9.1%)和歐亞裔/混血(3.4%)。新加坡?lián)碛?種官方語言
,即英語
,馬來語,華語和泰米爾語
。貨幣為新加坡元
,兌換人民幣匯率約為1:5.新加坡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治安穩(wěn)定
,交通便利
,語言溝通無障礙,是中國人***的出國就業(yè)目的地
。
新加坡留學優(yōu)勢
一、
新加坡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治安穩(wěn)定、交通便利
、77%華人,華人文化生活習慣
,將使中國留學生倍感溫暖
。
二、新加坡大學全英語教學,公立大學可享受學校的各種獎學金
,助學金,交通津貼以有學費貸款
,學習期間可以合法打工
,每周16小時,而且就業(yè)出路好
,
三、新加坡的政府語言是英語,全民英語責質(zhì)好,加上77%以中文為母語的華人
,形成特殊的雙語環(huán)境
,為中國學生提供一個極其容易適應的語言環(huán)境。
四、
新加坡教育體制同世界接軌,就讀獲得的文憑與學位廣受世界認可。
五、
“留學中轉(zhuǎn)站”即”留學黃金跳板“,在新加坡一到二年的學習之后,中國學生會在英文上有很高的提高
,然后可以轉(zhuǎn)入美國
、澳大利亞等國家繼續(xù)深造,既省時又經(jīng)濟
。
六、
新加坡的教育目標是為每一個人提供均衡的教育,即根據(jù)每個人的能力、興趣和天資
,充分的發(fā)揮每個潛能。
七、
相對于其它國家生活費用低,學費省,學期緊湊
。
八、
學生畢業(yè)可直接申請綠卡,相比于其它國家就業(yè)機會多,發(fā)展空間廣闊。
幼兒園
新加坡上幼兒園,學生需要年齡介于十八個月至六歲
。新加坡上幼兒園收費方面,全日制課程每月平均為650新元
,半日課程則是465新元
。新加坡上幼兒園不需要參加任何入學考試,直接準備材料即可申請
。下面教外留學就為大家具體介紹新加坡上幼兒園的相關信息
,歡迎大家閱讀。
新加坡上幼兒園
在新加坡 ,年齡介于十八個月至六歲的孩童可在幼稚園
、幼兒托管理中心和國際學校里接受優(yōu)質(zhì)的教育。新加坡的492間幼兒園屬于私立學校
,為三至六歲的孩童提供教育
。由商業(yè)機構開辦的托兒中心共有745間
,讓兩歲至六歲的孩童就讀。大部分幼稚園提供為期三年的系統(tǒng)的教育計劃
。一些國際學校也提供幼稚園課程
。并且除了國際學校外,所有幼稚園都采用雙語教學
,除了英文
,也包括中文、馬來文或淡米爾文的母語教學
。
去新加坡上幼兒園收費方面 ,全日制課程每月平均為650新元,半日課程則是465新元
。不過,收費也可能差距甚大
。例如:全日制課程每月的收費可以介于400至1,200新元之間。人民社行動黨社區(qū)基金幼稚園的收費每個月介于60至140新元
。
去新加坡上幼兒園申請條件
新加坡學前教育包括托兒所和幼稚園。新加坡托兒所提供0-4歲課程,分為:托兒班(年齡2-18個月)
,豆豆班(18個月-2歲)
,N1(2-3歲),N2(3-4歲)
。
新加坡幼兒園提供3-6歲小朋友4年制的教育課程,分成小班(Nursery,3-4歲)
、中班( K1,5歲)
、大班( K2,6歲) 三至四個階段進行
。新加坡幼兒園不需要參加任何入學考試
,直接準備材料即可申請。
教育背景
新加坡的社會背景、人口結構
、語言環(huán)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獨特性。在新加坡的四大種族中
,
華族學生以華語(普通話)為母語
。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從開創(chuàng)華僑私塾崇文閣算起,至今已有150余年的歷史
。但從80年代起
,新加坡逐步統(tǒng)一了語文源流學校,新加坡已經(jīng)沒有華
、英校之分
,所有學生不分種族都以英語為「***語文」
,為確保新加坡華人仍然保留自己的母語文化,新加坡政府一貫在所有學校推行中文教學
,所有新加坡華人都需要學習華語
,為所謂的「第二語言」或母語。就華文而言
,新加坡有11所特選學校
,早期是傳統(tǒng)的華校,經(jīng)政府同意
,將華文和英文同時并列為***語文來授課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,F(xiàn)在這些學校負責培養(yǎng)講華語的文化專才,也背負著傳授中華文化的使命
。
新加坡各中小學校一般采用半天制 ,而初級學院、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
。全國有350多所中小學
、十多所初級學院、一所高中
、3所工藝教育學院
、9所公立高等院校有:新加坡理工學院、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
、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
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、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
、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
、新加坡國立大學、南洋理工大學
、新加坡管理大學
。
新加坡知名大學集錦。新加坡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教育基礎設施完善,每年政府投資GDP的4%與教育事業(yè)。其優(yōu)越的教育體系,獨特的中英文雙語環(huán)境和安定的社會環(huán)境,令其成為近年來莘莘學子出國留學的***之處。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1/3的中國留學生以新加坡留學作為跳板,以便將來有機會到第三國深造或發(fā)展。該調(diào)查近期向1312名在新加坡各個私立學校念書的中國留學生發(fā)放了問卷調(diào)查。其中28%的中國留學生以“跳板”作為選擇到新加坡留學的主要原因,而22%的學生則以費用低為理 由。其他原因包括父母的安排、華人環(huán)境及教育水平高等。
留學概況
1、新加坡可以完成世界***大學課程,及獲得該大學文憑。
2、新加坡是全世界治安***穩(wěn)定的國家,犯罪率是世界***低。
3、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教育業(yè)其中制度延襲英國教育制度,其教育水平和文憑都被教育部認可,其中的學校都是和美國、英國、澳洲、愛爾蘭、新西蘭等國家***大***辦 。
4 、新加坡是一個雙語國家(華語和英語)學生可以采取雙語接受教育,學校以教育為本
,學生接受英文教育
,但可以用華語學術交流。
5、新加坡的費用(生活費和學費)相對英國、澳洲、美國便宜,學生可以在投資***小的情況下獲得***大的收獲。留學費用和生活費用一年總費用只需要7-15萬人民幣。
6、不需要雅思和托福成績。
7、跳板歐美***佳途徑,在新加坡就讀學校的學分可以轉(zhuǎn)到歐美大學,簽證比較簡單。
8、簽證成功率高,一般2-6周即可拿到簽證。
9、新加坡失業(yè)率在全世界***低,而就業(yè)機會高,發(fā)展空間廣闊,新加坡有600多家跨公司為畢業(yè)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。
10、新加坡政府放寬移民政策在2007年到2012年間增加20萬綠卡和4萬公民(持新加坡護照可免簽世界186個國家)。
基礎教育
小學六年級生必須參加小學離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?荚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,考試包括4門主課,根據(jù)考試成績進入不同的中學
,選修不同的課程
。中學教育備有特別和快捷課程,還有普通學術或工藝班
,當中一半以上的中學生被分派到快捷課程
,小部分學生修讀特別課程,還有大約30%修讀普通(學術或工藝)課程
。
小學(6年制)—6年級學生需要參加小學離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?荚嚕≒SLE),考試科目為英文、中文、數(shù)學和科學。中文和英文各占100分
,數(shù)學和科學各占50分
,總積分為300分。
中學(4年制) — 4年制(特別和快捷班),第四年必須參加全國統(tǒng)一新加坡劍橋'O'水準考試
,成績將決定升高中、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
。
中學(5年制) —5年制(學術及工藝),學術班的學生在中四必須參加N水準考試,通過后才能升上中五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
。工藝班的學生有兩門主課
,英文和數(shù)學,第四年必須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
,大多數(shù)學生在N水準考試后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
,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。
高校及培訓
在中學畢業(yè)后,半數(shù)以上的學生將進入中學以后的教育中心,如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,而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夠***終進入大學。其馀大約15%的畢業(yè)生則進入初級學院和高中,其中大多數(shù)將進入大學。
工藝教育學院 (2年制)—考取技術文憑 ( ITE 證書課程)。
高中(3年制) / 初級學院(2年制) —考取劍橋A水準文憑,成績將決定大學的去向。
理工學院—3年制的大專課程(文憑課程),包括理論和實習。成績***的畢業(yè)生將豁免大學***年課程。
大學 —除了醫(yī)學、法學等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?仆猓话阈?年來考獲普通學位
,榮譽學位需4年
。
私立學院
新加坡的私立學院提供兩種課程:預科的課程文憑以及學位的課程。其中學位課程都是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所頒發(fā)的國外大學文憑。新加坡教育部在2010年開始實施一個全新私立院校認證資格叫 "教育信托保障計劃"(EduTrust Scheme)。整個計劃會探討以下領域: 私立教育機構的財務管理和健康; 強調(diào)學術性流程
,例如課程設計和發(fā)展
、學生跟進和發(fā)展、學生評估及教師的篩選和本地學生的學費保護
。該計劃為較好的私立教育機構提供了一個途徑
,以突顯其在管理和提供教育服務之關鍵領域具備良好的水平。